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
  首页 > 新闻列表 > 碑林里的硬科技创新资源——高校重点实验室与团队②

碑林里的硬科技创新资源——高校重点实验室与团队②

 2021-09-03  -  400

西安理工大学

激光雷达遥感技术研究中心

近日,西安理工大学激光雷达遥感技术研究中心与西安市气象局签署合作协议,联合成立地基大气遥感探测技术研究实验室,助力十四运会气象服务保障。

图片

西安理工大学激光雷达遥感技术研究中心主要围绕激光雷达遥感探测技术开展研究,设计研发多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激光雷达大气探测系统。团队在大气温度、湿度和气溶胶精细探测方面取得国际领先研究成果,形成了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与特色,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研究水平领先的激光雷达综合技术与应用研究基地。

图片
图片

西安理工大学副校长、西安理工大学激光雷达遥感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华灯鑫教授介绍,激光雷达作为一种主动遥感探测工具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已广泛用于激光大气传输、全球气候预测、气溶胶辐射效应及大气环境等研究领域。随着激光技术、信号探测技术和数据采集及控制技术的发展,使激光雷达在大气探测高度、空间分辨率、时间上的连续监测和测量精度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是其他探测手段无法比拟的。“通俗地讲,激光雷达扫描一圈,很短时间内我们不仅可以获知大气的温度、湿度、温度分层,而且大气的颗粒物分布浓度、颗粒物是什么,都可以知道。在气象、民航、军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华灯鑫说。

陕西省膜分离技术研究院

陕西省膜分离技术研究院以当前膜材料科学和膜分离技术中的关键问题和重大共性技术难点为重点,以膜材料及多功能膜制备的研发为核心,以中空纤维超滤膜、中空纤维微滤膜、板式纳滤膜等膜材料的开发、膜的制备、组件化加工技术为主要方向。促进膜分离技术在环保节能、医疗产业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提升膜分离技术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水平。

图片
图片

研究院下设陕西省膜分离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了推动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膜材料、膜产品加工及膜分离技术应用等产业创新发展,加快膜分离技术成果的高效转移和转化,还注册成立了陕西省膜分离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形成了“联合研发平台+众创空间(专业孵化器)+校园种子天使基金”的“三位一体+”产学研合作模式。

图片
图片

这种模式以膜分离技术应用推广为目标,以膜材料及多功能膜制备的研发为核心,集膜分离的研发、产品制备与促进技术转化于一体,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相结合,深化产品研发合作,促进膜分离技术在环保节能、医疗产业等领域的推广应用。膜分离研究院成立以来,依托领先技术已在江苏、湖北、新疆等地孵化企业7家。

图片

长安大学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立足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前沿,以西部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以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为己任,重点围绕旱区地下水循环演化、地下水环境、地下水与生态等关键科学问题,探索服务于中国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技术,丰富和发展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为提升国家水土环境科技水平、保障国家国土与生态环境安全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科技支撑。

图片

该实验室首任主任王文科教授带领团队,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建成了三个多功能野外原位试验与长期观测基地,这些基地为开展原创性科学研究和人才培训提供了平台,吸引了来自美国、德国、瑞士、爱尔兰、澳大利亚等15个国家的科学家合作研究。

图片
图片

王文科称,高校实验室发挥着人才培养和科研的双重职能。实践证明,该多功能水与环境原位试验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研究成果在西北干旱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可以为政府的决策提供服务,同时通过行业来进行产业化转化。”王文科说。

西安市大数据与视觉智能

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

“西安市大数据与视觉智能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是西安市科技局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省市科技创新工作部署,围绕“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任务目标而建设的第一批西安市重点实验室之一。实验室的依托单位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依托学科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一流学科。

图片

重点实验室针对国家及西安市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重大需求,抓住国际学术前沿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整合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主要在嵌入式成像技术、视频智能分析与挖掘技术、语音识别与合成技术、大数据可视化与可视分析技术及智慧医疗领域5个重点方向开展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图片

图片

实验室在建设发展过程中,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与地区经济发展,结合西电与碑林区产业特色优势,制定明确的战略发展规划,凝练研究方向,提炼基础科学性问题,力争突破技术瓶颈,同时完善管理制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共同发展。基于AI的交互式裸眼3D医疗影像全息显示系统项目将对未来医学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基于5G和多移动智能终端的环境污染监测与污染源定位系统项目帮助改善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相关新闻